top of page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

建築師雜誌

2023年11月1日

時空暗線座落於北臺灣牡丹與三貂嶺之間,總長3,192米,在豐盛植被、羅布水流、多樣地貌以及多個在20世紀初期建置而後荒廢在山林裡的隧道、橋樑之間,建構獨特的後工業地景。 我們解讀基地紋理,認為其獨特性存在於人為與自然交織的後工業景致,因此本案的挑戰不在於隧道的再生,而是如何保留當地既存的狀態以及文史肌理;我們選擇透過一條路徑的帶入,彰顯強調基地既存的氣質,而非在此創造一個全新的氛圍。
The Dark Line

INT.DESIGN

2023年9月22日

THE DARK LINE CREATION OF AN ECO-HISTORICAL ROUTE BETWEEN MUDAN AND SANDIAOLING – TAIWAN THROUGH THE SANDIAOLING TUNNEL AND A NEW FOOTBRIDGE ATTACHED TO THE CLIFFS OF THE KEELUNG RIVER GORG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undertook a colossal railway project to transport coal from the mines operating in this mountainous area in North-East Taiwan. When the mines closed, tourism became the main economic asset of the region. New Taipei City initiated a program to network the old historical trails and abandoned industrial sites.
三公里的暗線,五千萬年的時空-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台灣景觀大獎十年

道地DAODI

2023年8月31日

道地企劃大獎相關系列報導,邀請到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吳忠勳為我們解說「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這件近期討論度極高的國際獎作。
THE DARK LINE-CREATION OF AN ECO-HISTORICAL ROUTE BETWEEN MUDAN AND SANDAOLING - TAIWAN THROUGH THE SANDIAOLING TUNNEL AND A NEW FOOTBRIDGE CORBELLED TO THE CLIFFS OF THE KEELUNG RIVER GORGE

DIVISARE

2023年8月29日

THE SITE, a tropical mountainous region, a post-industrial heritage THE QUESTION, a discovery trail OUR POSITION, to preserve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in its historical and ecological depth THE INTERVENTION, set back from the heritage and the landscape A SINGLE MATERIAL, iron, in order to lie low
THE DARK LINE BY MICHÈLE & MIQUEL AND dA VISION DESIGN

METALOCUS

2023年5月18日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carry out important works to allow the opening to the public of this itinerary: going through a tunnel subject to possible landslides, installing a walkway on the ground, "without touching it", building a complex structure on a vertical and unstable ground,... and all without cutting any trees. The challenge was to make it as discreet and "natural" as possible.
吳忠勳景觀設計師「做可閱讀的地景」

中央廣播電台

2023年4月19日

「我們在做的是可閲讀的地景」這是景觀設師吳忠勳所堅持的理念與想法,在不同的作品當中也得了不少獎項,其中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小紅屋猴硐遊客中心環境營造計畫以及綠丘沙灣.17 公里沿線環境再生計畫,也得了景觀大賞奬!吳忠勳表示:「台灣人對環境的感知是弱的」,在和法國團隊合作的時候,才了解歐洲人認為有好的自然才會有優質的都市生活。因此,他想將在美國加州工作體驗,把它運用在台灣所擁有的海域特質,打造像美國加州的海岸一樣。
L’ARCHITECTURE EN PRISE AVEC L’IDENTITÉ TAÏWANAISE

LE MONDE世界報

2023年4月1日

「這個計畫重點在於絲毫不去影響既有風貌、不改變既有建築。透過一種極為高雅的鋼筋鋪面沿著隧道、隨山勢彎弧、任由奔放的熱帶植物穿過鋼筋縫……如此深思熟慮的計畫,禮讚這片侯孝賢在《戀戀風塵》(1986)與《南國再見,南國》(1996)片中都曾淋漓呈現的景色,同時慢慢活化這個地區(在幾個月內,鄰近的礦工聚落那些廢棄小屋,開設了一家時尚的比薩店、一間小書店和一家茶行……),也喚醒了這個地區的記憶。」 ........《L’architecture en prise avec l’identité taïwanaise》, Le Monde , Isabelle REGNIER
時空暗線

建築新樂園

2023年1月11日

都市偵探邀請達觀設計主持人吳忠勳來到節目與我們分享他在座落於北台灣牡丹與三貂嶺之間的設計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總長3,192米,在這裡的豐盛植被、羅布水流、多樣地貌以及多個在20世紀初期建置而後荒廢在山林裡的隧道、橋樑之間,建構獨特的後工業地景。 來聽都市偵探 李清志與吳忠勳對於『時空暗線』的介紹!
從城市鄰避地轉身為擁抱大眾的都市開放空間 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tA 臺灣建築 Vol.319

2022年3月31日

本設計降低水渠壁體高度,於東側地塊上游將水抽至公園,延展出一段自然流水後再流回水渠,在公園境內營造生態環境,吸引昆蟲、鳥類飛旋,提供市民可以親近自然的機會;西側地塊鄰接高密度之鄰里房舍,則將水渠兩側連通環境改善,置入休憩平台,讓過往被視為生活背面的巷弄翻轉為正面、擁抱開闊的公園。流過基地邊緣的水渠如同縫線,透過柔軟的環境改造手法讓周邊學校、社區鄰里與公園關係更緊密。
THE DARK LINE時空暗線:一道帶領生態與人文之旅的自行車道

tA 臺灣建築 Vol.296

2020年4月29日

我們解讀基地紋理,認為其獨特性存在於人為與自然交織的後工業景致,因此選擇透過一條路徑的帶入,彰顯這些原本就存在的空間氣質,帶領更多人重新解讀空間裡每一道刻痕,看見時光中被遺忘的記憶。
吳忠勳/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主持人
Landscape Cultivation:地景的形塑

眼底城市

2019年12月10日

連續性是很重要的,雖然都市的連續性是很難建構的。地景建築師必須明白如何折衷,必須瞭解歷史、瞭解記憶、瞭解環境,必須知道建構城市那種種不經設計而成的空間脈絡,因為它們是由人的連續性使用而產生的,地景建築更是一門要考慮時間與空間連續性的專業。
Landscape Cultivation:地景的形塑

tA 臺灣建築

2018年7月1日

常有人說,設計是要設計給未來使用的。這觀點跟我所說的「解決當代的議題」並不相違背。因為我是這麼想的: 我們落實一個設計,目的就是使這塊基地對普羅大眾而言是好的。如果它現今對大眾而言是好的,明天對大眾也可能是好的。於是以後、再以後,會有其他設計師繼續在同一塊基地做設計,那些設計將蘊含今天我們的設計,而地方文化亦將因此延續。 那正是一塊基地的連續性。
bottom of page